马贵帮从辍学少年到叉车大王
1976年出生于四川广元农村,2011年入职成都园区。入职以来,他获得公司内外十几个奖项;
2014年、2016年,他两次在“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”国防电子系统叉车比赛中夺冠;
2016年,获得“成都市技术能手”和“四川省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;
2019年,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辍学少年成为叉车司机
个子高,身板结实,长相敦厚,话语不多,眼前的马贵帮一副忠厚的老大哥模样。
马贵帮来自四川广元农村,小时候就很热心乐于助人,经常帮乡邻做善事。1999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一所县中学,可家里不幸发生火灾,懂事的他悄悄收起录取通知书,把唯一的学习机会让给了弟弟。
辍学后,他外出打工,在广元一家公司当仓管员,负责管理出入仓库的物料,物料运送由叉车司机进行装卸作业。马贵帮觉得,仓管员如果能开叉车,可以节省人力成本,且开叉车是一份技术活,初入职场的他,也渴望能有一技傍身。
有了这种想法,加之看到叉车司机驾驶叉车从容自如,动作帅气,学会开叉车成了马贵帮梦寐以求的工作。
很快,他打听到报考叉车证的途径,并果断报了名,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叉车驾驶。2001年马贵帮顺利拿到了叉车驾驶证,但由于岗位限制,他鲜有操作叉车的机会。
2002年,为了能有更多机会开叉车,马贵帮跳槽到陕西省输送电力工程公司做仓管兼叉车司机。单位主管及同事对他的评价是“工作非常敬业”。年底,他因操作叉车零事故和冒雨返回公司抢救物资等优异表现,被授予“优秀员工”和“最佳模范员工”的光荣称号。
2008年,汶川大地震毁了马贵帮家里的房子。得知这个消息,马贵帮立即辞掉工作回到老家安抚父母。当时,他的弟弟远在深圳,因工作忙没时间回家。马贵帮与父亲两人,一锤一锤打地基,一砖一瓦建起了一栋两层楼的新房。
房子建好后,家人极力要他留在四川,方便常回家看看。于是,2011年5月,马贵帮加入成都富士康,成为一名叉车司机。
没有金刚钻,不揽瓷器活
从仓管员到叉车司机,马贵帮刚入职,就遇到了一大挑战:对园区叉车的车型不熟悉、操作技能不熟练。
当时正值富士康在成都建厂初期,园区到处堆放着建筑材料。没有练车场地,他就自己手提肩扛移走物料,腾出一块空地,并用废旧栈板设置障碍,模拟各种驾驶难度。
工作间隙和休息时间,他坐上驾驶室,经常在大太阳底下练车练到汗流浃背。他还主动结交园区的叉车高手,向他们学习操作技巧。
有兄弟单位需要叉车司机支援时,他总是有求必应,“挑战练习的机会又来了,我决不能放过!”
后来,他在完成本职工作后,不等别人开口就主动“请战”。从慢到快、从颤颤巍巍到稳稳当当,经过两个多月的操练,马贵帮的叉车操作技术就和园区高手不相上下,主管和同行都夸他是“老司机”。
“要想提升车技,必须勤学、多练。”在马贵帮看来,开叉车与其它技能一样,需要不断向高手学习、不断挑战自我,才能有所提升。
2013年,园区一个单位有一批自动化设备需要搬运,但这些设备精密易损,搬运作业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和风险,该单位的叉车司机无人敢承揽这项任务。
“当时,他们部门主管找了徐召军课长请求支援,课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和同事沈伟,并提醒我们相应的风险和压力。我俩还是选择接受这一重任。”
俗话说,“没有金刚钻,不揽瓷器活”。虽然马贵帮和沈伟叉车技术较好,但这项无人接手的任务一开始作业,就遇到了重重困难。
“不少设备已达到叉车作业的最大吨位2.5吨,叉车很难叉起,更别说搬运了。”随后,他们换了长叉,才成功叉起设备,但由于设备重量已达承载极限,如何保持平稳作业是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难题。
不同的设备,形态、体积各不相同,马贵帮与沈伟费了很大功夫才找到各自最佳的受力平衡点。接下来就是运输了,远距离运输对驾驶员的技术、体力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。“只有每个环节做到最好,才能保证万无一失。”
经过半个月的摸索和努力,他们终于成功将这批贵重的自动化设备完好无损地搬运至指定地点。这场挑战极限的考验,让“马贵帮叉车技术了不得”的消息传遍园区,他一下子成了单位的红人,从此“生意”不断。
谈到这次大胆的举动,马贵帮笑言,“当时只想着这活儿不接心里不踏实,责任总得有人来承担,不能因为害怕就不去做。”
获评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
自从事叉车驾驶作业以来,马贵帮一直保持着“0事故”的传奇。他过硬的叉车技术深受主管重视,每次部门需要培养新的叉车司机,主管就会交给他带。
“开叉车,安全是第一位的。”马贵帮经常强调,学会开叉车并不太难,难的是“0事故”,要做到人安全、车安全、料安全,首先要摆正心态。
“名师出高徒”,迄今为止,马贵帮已经为园区培养出众多优秀叉车司机。2014年,园区消防暨工业安全部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,需要技术精湛的叉车司机当教员,徐召军课长特地向主办方推荐了马贵帮。
马贵帮欣然应允。这次培训与平时带徒弟有很大区别。一是时间紧,每个学员的培训时间只有30小时;二是学员多、基础参差不齐,很多人连方向盘都没有摸过;三是每部叉车上只能坐一个人,教练不能像轿车教练坐在旁边指点并作紧急控制。
“减速!右转!回正!”训练场上,马贵帮眼疾口快、不厌其烦地指导和纠正学员的动作,经常讲到口干舌燥,喉咙沙哑。“讲两个小时的课,比上一天的班还累。”他说,当过叉车教练后,才深刻体会到当初教自己操作叉车的师傅有多不容易。
三个月的时间,马贵帮为公司培养了80余名合格的叉车司机。主办方称赞,“这次培训效果很好,通过率超过98%。马贵帮很有耐心,对一些资质差点的学员,他还会为他们开小灶。”
有道是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”。2014年,马贵帮走出厂区对外展示他积累十余年的功力。他报名参加了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之叉车比赛,在叉车理论和实操考试中一举夺冠。2016年,他再次在百万职工技能赛中蝉联冠军。
谈到这两次比赛,马贵帮很谈定:“和平时一样,只是抱着锻炼的心态参加,不在乎会不会拿奖。我没有什么诀窍,不过是开得慢一点稳一点而已。”
2015年,由成都市总工会和成都园区工会推荐,他获得“四川省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。
2016年,他再次在“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”国防电子叉车比赛中夺冠,同年,他获得“成都市技术能手”称号。
2018年,因本职工作出色,工作稳定性高,作为园区基层员工的优秀代表,由成都市总工会和成都园区工会推荐,他当选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、四川省总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,并获评“富士康之星·工匠之星”。
2019年,他获得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台上一瞬间的绽放,是岗位上数十年的坚守。当初与马贵帮同时入职的同事,留下来的只剩下他自己。开叉车是他热爱的职业,他打算一直干这一行,干好这一行。
“他办事,我放心。”马贵帮的现任线长吴建军表示,马贵帮不仅技术好,人品也好,他比自己年长10岁,但每次给他安排工作任务都亳不推脱,也从不抱怨,脸上还经常挂着笑容。有主管曾经评价他:“马贵帮人很踏实,是像老水牛一样的优秀工匠。”
对于自己得到的一次次荣誉或头衔,马贵帮很清醒:“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。在奋斗的过程中,我认识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,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。”他也很感谢公司提供的平台,也很感谢主管、同事的肯定。
他打算长期为公司服务,既要在竞技场上为公司争光,也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。德技双馨,长期坚持,将开叉车做好做到极致,就是不简单,就是了不起!马贵帮秉承的,正是难能可贵的大国精匠精神。